1.可靠度:產品的可靠度即正常工作概率,是指電源適配器在規(guī)定的條件下和規(guī)定的時間內,完成規(guī)定功能的概率。在計算可靠度時,開始試驗時的產品數(shù)越大,測試時間間隔越小,則可靠性的準確性越高。
在評定產品可靠性時,也常用故障概率或損壞概率表示。故障概率是可靠度的對應事件的概率。可靠度和故障概率對評定元器件、開關電源、變壓器、充電器或復雜系統(tǒng)的可靠性十分簡便而直觀,可靠度越大,故障概率越小,可靠性就越高。
2.平均壽命:產品的平均壽命是指產品的平均正常工作時間,對不可修復的產品和可修復的產品具有不同的含義。
對于不可修復的產品,平均壽命是指產品失效前的平均工作時間,通常稱MTTF,即為到達故障前的平均時間。
對于可修復的產品,平均壽命是指相鄰兩次故障間的平均工作時間,即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,通常稱為MTBF,即是故障間的平均時間。
MTTF和MTBF的意義是類似的,其數(shù)學表達形式也是一致的。
3.失效率:產品在任意時刻t的失效率(故障率、故障強度)定義為:產品工作到t時刻后,在單位時間內失效的概率。也可以說,失效率等于產品在t時刻后的一個單位時間內的失效數(shù)與在時刻t尚在工作的產品數(shù)的比值。
失效率常用于表示電子產品、元器件的可靠性指標,失效率越低表示可靠性越高。失效率的單位是時間的百分數(shù),如%/h,%/kh,表示受試驗產品在1小時(或1000小時)內失效數(shù)的百分比。國外常用非特(Fit)作為失效率的單位,即100萬個元件工作1000小時后出現(xiàn)1個失效元件,稱為1非特
4.失效密度:產品的失效密度(是指單位時間內失效產品數(shù)與受試驗產品的起始數(shù)之比,在試驗過程中發(fā)生故障的產品不予調換。
評價不同產品的可靠性時,可在上述四種表征可靠性的指標中選用一種或兩種指標,究竟采用何種指標取決于使用方便。對于一般開關電源適配器、電子設備或系統(tǒng),可采用可靠度(故障概率);對于復雜的電子設備或系統(tǒng),可采用平均壽命,因為這類產品不可能用較多的數(shù)量進行試驗;對于元器件則用通過大量試驗統(tǒng)計得出的失效率來表征可靠性;對于一次性使用的或發(fā)生故障不再修理的設備,則采用失效密度來表征其可靠性
本站文章內容圖片均來源于網絡,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觀點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請及時聯(lián)系刪除,本站不承擔任何爭議和法律責任!